一.穴位名称
申脉穴: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通于阳跷脉,别名鬼路穴,阳跷穴。
二.腧穴释义
申,在五行中属金,指穴内为属金的凉湿之气。脉,脉气也。本穴名意指膀胱经的气血在此变为凉湿之性。此穴物质为来自膀胱经金门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气,其性偏热(相对于膀胱经而言),与肺经气血同性,故名。
三.取穴位置
位于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四.穴位解剖
在腓骨长短肌腱上缘;有外踝动脉网及小隐静脉;布有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
五.功能主治
功能:补阳益气,疏导水湿
主治:1.头痛、眩晕;
2.癫狂痫证、失眠等神志疾患;
3.腰腿酸痛。
六.穴位配伍
配环跳穴、阴市穴、风市穴治腰腿痛。
配少商穴、人中穴、前顶穴治中风不语。
配跗阳穴、中封穴、解溪穴治足及踝痛。
配手三里穴、腕骨穴、合谷穴治中风半身不遂。
配百会穴、大椎穴、间使穴治癫痫。
配金门穴、承浆穴治头痛。
配太冲穴、曲泉穴、阳溪穴治目赤肿痛。
配合谷穴、外关穴、内庭穴治伤寒恶寒发热。
七.操作方法
按摩
用大拇指按揉。按揉5~10分钟。
艾灸
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刺灸
直刺或略向下斜刺0.2~0.3寸,局部酸胀。
八.临床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失眠、踝关节扭伤、内耳眩晕、癫痫、精神分裂症等。
申脉配照海,睡眠安稳又香甜
申脉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其中记载:“申脉,阳跷所生也。”申脉穴乃足太阳膀胱经的腧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跷脉,具有“祛寒回阳、安神定志、舒筋活络”的作用。“申”字在这里有两重意思。首先,申在十二时辰当中是指下午的三点到五点这个时间段,而此时恰是气血流注于膀胱经的时候。其次,申同“伸”,也可被理解为伸展的意思,因此,身体能否伸展自如,健步如飞,就与主管人体矫健与否的申脉穴有着直接的关联,也就是申脉穴的由来。申脉穴属足太阳膀胱经,有“调节阴阳、镇静安神”之功,能通过阳跷、阴跷脉阴阳相交,得其平而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临床引起失眠的原因很多,心肾不交是诱发失眠最常见的原因,通俗来说就是肾水无法上升,从而导致心火上亢,水火无法相济,从而使得人心烦意乱,无法安枕。申脉穴配照海穴为临床治疗失眠常用之对穴处方,这两个穴位在内外踝尖的下面一点点,内外呼应,仿佛一对夫妻一般,每天坚持按摩这两个穴位可以使得肾水上升,滋润心脏,从而防止心火过旺。
祛寒回阳妙穴
申脉穴除了可调理失眠之外,其另一大保健功用就是治疗寒症。原因在于申脉穴为膀胱经腧穴,膀胱经有“巨阳”之称,阳气最多,且申脉为阳跷所发,故调节一身之阳尤善,阳气行则气血行,肢节得以濡养。人体受到寒邪之后会缩成一团,瑟瑟发抖,中医称之为“寒主收引”,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高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俗话说:“人老腿先衰”,这实际上讲的就是阳气不能通达人体末端的表现,申脉穴有回阳保命之功,可有效延缓这一现象。如果您有困扰多年的足寒、膝足痛,或者下肢无力等下肢虚寒无力症状,经常用艾灸或者用手指点揉刺激申脉穴,可以明显改善以上症状,让您越活越年轻。
落枕为临床常见的颈部软组织损伤。本病多因睡觉时枕头过高、过低或位置不当使颈部肌肉、椎间关节等组织长时间处于一种过度牵拉状态所致,或者同时因颈肩裸露感受风寒致使气血凝滞,筋脉不舒而发生颈肩疼痛。明代《针灸逢源》曰:“头面颈项四肢风,后溪申脉当详核”,现代临床实践证实申脉穴配合后溪穴是调理颈肩腰背疼痛的要穴。腰背乃足太阳膀胱经、督脉、阳跷脉所过之处。后溪穴为手太阳经之穴,通于督脉;申脉为足太阳经之穴,通于阳跷脉。手足太阳同气相通,两穴相配,其位置一上一下,能振奋手足太阳经之气,贯通强壮腰脊,使血脉流通腰部功能恢复,疼痛迅速消失。
调节神志
申脉穴通于阳跷脉,主治神志病,为治疗癫痫发作的首选腧穴,在治疗癫痫中具有重要作用。王清任在《医林改错·癫狂梦醒汤》中指出:“癫狂……乃气血凝滞脑气”,申脉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膀胱经“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故申脉穴善调理头面及脑内疾病,而有“醒脑开窍、疏通气血”之功,可以治疗癫痫、头痛等头部疾病。
治疗腹泻
临床证实艾灸申脉穴还是治疗急慢性腹泻较好的穴位之一。泄泻多由“胃肠虚寒,复感寒湿之邪,导致大肠运化传导功能失司”而成。申脉穴是阳中至阳的穴位,按摩或者艾灸申脉穴可使人体内的寒邪在短时间内排出体外,恢复自身阳气,从而起到疏通六腑,调和肠胃的作用。阳气充则水津四布,小便通利,大便转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