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穴的准确位置图】
【通天穴的位置】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旁开1.5寸。
【取穴方法】取正坐位,闭上双眼,先取百会穴,在百会穴向上量l寸处再旁开1.5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正坐位。取一标明三等分的弹性皮筋,拉长皮筋,使其两端点分别对应前后发际起点,从前发际方向往后1/3点处旁开2横指,按压有痛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承光后一寸五分。
《中国针灸学》前发际正中直上四寸,旁开一寸五分。
【穴位解剖】有帽状腱膜;有颞浅动、静脉和枕动、静脉的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穴名解说】
【通天穴】Tōngtiān(BL7),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阳膀胱经。别名:天臼,天伯,天目,天白,天日,天归,天旧。
【穴位含义】膀胱经气血在此受热胀散上行于天。
(1)“通天穴”气血来自承光穴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此水湿之气所处为天之下部,与头部的阳气不在同一层次,经由本穴吸热后才上行至与头部阳气相同的天部层次,故名“通天穴”。
(2)“天臼”。“天”,天部也。“臼”,石做的椿米器具,石也,肾也,润下之气也。天臼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部阳热之气带来寒冷之气。本穴气血为承光穴来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吸热上炎,而在其气血吸热上炎的同时也就为天部带去了寒冷,即是本穴气血有润下的特性,故名“天臼”。
(3)“天伯”。“天”,天部也。“伯”,天之伯也,即脾气,天为肺,其伯为脾。天伯名意指本穴气血带有脾的热燥之性。本穴物质为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气弱小天目。“天”,天部也。“目”,肝所主的风也。天目名意指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中水湿含量稍大则会在本穴吸热后胀散化风而行。
(4)“天白”。“天”,天部也。“白”,肺之色也,气也。天白名意指在承光穴传来的水湿之气稍多的情况下穴内气血就会变为肺气特性的凉性之气。
(5)“天日”。“天”,天部也。“日”,与夜相对,“阳也”,气也。天日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阳气。
(6)“天归”。“天”,天部也。“归”,归来穴也。天归名意指本穴气血吸热后归于天部。
(7)“天旧”。“天”,天部也。“旧”,依旧也。天旧名意指本穴气血对天部层次的气血作用影响不太大。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除湿。
【通天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颈项转侧难,瘿气,鼻衄,鼻疮,鼻窒,鼻多清涕,头旋,尸厥,口㖞,喘息,头重,暂起僵仆,瘿瘤。
【功能作用】疏风清头,通利鼻窍。
【主治病症】头面,口鼻等疾患,如头痛,头重,眩晕,鼻塞,鼻渊,鼻衄,面肿,口,耳鸣,项强,瘿气,喘息,瘈疭,目眩,鼻痔,急,慢性鼻炎,头项痛,衄血,狂走,瘛疭,恍惚,目盲,青光,内障等上窍不灵之症,现代又多用通天穴治疗鼻炎,高血压,面神经麻痹,中风后遗症,遗尿,足跟痛,脑血管病后遗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嗅觉障碍,鼻炎,副鼻窦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本穴是治疗各种鼻病的要穴。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晕、鼻塞、鼻出血。
【穴位配伍】
1、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疾。
2、配迎香穴、上星穴治鼻渊,鼻疮。
3、配合谷穴、迎香穴、上星穴、通天穴治疗鼻塞炎。
4、配人中穴、内关穴、通天穴治疗虚脱
5、配昆仑穴、风池穴、通天穴眩晕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留七呼,灸三壮。
【疗法原则】寒则泻之,热则补之。
【针刺方法】通天穴平刺0.3~0.5寸,或沿皮刺0.3-0.5寸。
【艾灸方法】艾炷灸3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