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溜穴的准确位置图】
【温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伸臂,掌向下。先确定阳溪穴与曲池穴的位置,从阳溪与曲池连线的中点处向下1横指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腕后大士五寸,小士六寸。《明堂》在腕后五寸、六寸间。
《中国针灸学》侧腕屈肘,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腕横纹上五寸处。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前臂筋膜、桡侧腕长、短伸肌。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上述神经还有头静脉经过。针入皮肤,在头静脉的后方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进桡侧腕长伸肌腱,达桡侧腕短伸肌腱,直抵桡骨骨膜。以上二肌(腱)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穴名解说】
【温溜穴】经穴名。国际标准代号LI7,出《针灸甲乙经》。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郄穴。别名:蛇头,池头,逆注。
【名解】温溜:温,温热;溜与留同,含停留之意。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郄穴,乃气血深聚之处。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阳气温热,穴为阳气所注,故名。
【另解】温,为温热,温暖的意思,溜,即为悄悄走失的意思。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行至本穴后,由于外部环境对其的升温作用较少,原来的余热也会缓缓的散热蒸发,情形如同悄悄溜走一般,不被察觉,故名名温溜穴。
温溜穴为手阳明大肠经的郄穴,为经脉气血汇曲折聚之处,本穴出自于《针灸甲乙经》。
【温溜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肠鸣腹痛,伤寒哕逆噫,膈中气闭,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涎沫,风逆四肢肿,吐舌,口舌痛,喉痹。
【中医病症】头痛、面肿,鼻衄,牙痛,口糜舌肿,吐涎,咽喉肿痛;肠鸣,腹痛,泄泻;癫狂,痫证,吐舌;疟疾,疔痈,四肢肿,肩臂痿痛不举,伤寒,颈痛等。
【西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口腔炎,舌炎,腮腺炎。
(2)其它:扁桃体炎,面神经麻痹,下腹壁肌肉痉挛,前臂疼痛。
(3)本穴在消化道溃疡穿孔时常出现压痛,与它穴配合可做出进一步诊断。
【作用功效】温溜穴,清热理气。主肠鸣腹痛,伤寒逆臆,寒热头痛,风逆肢痛,嬉笑狂言。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面肿、肩臂酸痛、肠鸣腹痛等。
【穴位配伍】
1、温溜穴配合谷穴治头痛。
2、喉痹不能言:温溜、曲池(《针灸甲乙经》)。
3、癫疾:温溜、仆参(《备急千金要方》)。
4、狂仆:温溜、掖门、京骨(《备急千金要方》)。
5、项强伤寒:温溜、期门(《针灸聚英·百症赋》)。
6、肠鸣而痛:温溜、陷谷、复溜、阳纲(《备急千金要方》)。
【主治记载】
《针灸甲乙经》:疟,面赤肿;肠鸣而痛;癫疾,吐舌鼓颌,狂言见鬼;狂仆;口齿痛。
《备急千金要方》:伤寒,寒热头痛,哕,衄,肩不举;主疟。
《千金翼方》:狂癫哭泣。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口喎。
《针灸资生经》:伤寒哕逆噫哕。
《针灸聚英》:风逆四肢肿;口舌痛。
《针灸大成》:肠鸣腹痛,伤寒哕逆噫,隔中气闭,寒热头痛,喜笑狂言见鬼,吐涎沫,风逆四肢肿,吐舌,口舌痛,喉痹。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灸三壮。
【针刺方法】温溜穴,直刺0.5-0.8寸,部酸胀,针感向手部放散。
【艾灸方法】温溜穴,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3-5壮。
【按摩方法】用是指指腹按压温溜穴,其余四指握在手臂上,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2)突然鼻出血时,可用拇指压迫温溜,过一会儿鼻血便会止住;若是脸上起了痘痘,及时揉温溜,第二天痘痘就下去。
(3)温溜有驱寒的作用,所以经常手凉、手心爱流冷汗的人可以多揉温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