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穴归属足阳明胃经,有缓解治疗胃疼、腹胀、心烦、癫狂等作用。
【太乙穴的准确位置图】
【太乙穴的位置】位于上腹部,当脐中上2寸,距前正中线2寸。
【取穴方法】上腹部,脐中上2寸(下脘)旁开2寸处,当不容与天枢连线的下1/3折点。
《针灸大成》关门下一寸,去中行各三寸。
《中国针灸学》在脐上二寸,下脘旁开二寸。
【穴位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有第八肋间动、静脉分支及其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分支(内部为横结肠)。
【穴名解说】
【太乙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千金要方》作太一。别名:太一穴。
【穴义】胃经气血在此形成强盛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强劲的风气。
【运行规律】风气循胃经向穴外传输。
【功能作用】除湿散热。
【太乙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癫疾狂走,心烦吐舌。
【作用功效】涤痰开窍,镇惊安神
【主治病症】腹痛,腹胀,心烦,癫狂,呕吐呃逆,胃脘疼痛,食欲不振,腹胀肠鸣,肠疝,脚气,遗尿,胃痉挛,急慢性胃炎,胃痛,急性胃炎,消化不良,肠鸣,泄泻,心烦不宁,吐舌,癔病,癫痫,精神病等。
【穴位配伍】
1、配足三里穴、脾俞穴治消化不良。
2、配足三里穴治消化不良。
3、配梁门穴、中脘穴治胃痛。
4、配滑肉门穴治癫狂,吐舌。
5、配中脘穴治胃痛。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灸五壮,针八分。
【治法原则】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针刺方法】太乙穴,直刺0.8-1.2寸
【艾灸方法】太乙穴,艾条灸5-15分钟,艾炷灸3-7壮。
【按摩方法】每次按揉太乙3~5分钟,以有酸痛感为宜。可治胃病,如胃肠虚弱、恶心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