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艾灸科 > 外科 > 正文

痰核流注怎么艾灸?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痰核流注是指因湿痰流聚于皮下、身体各部位,发生的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结块。本症之结块不红不热,不硬不痛,触之如果核般软滑,推之不移,一般不会化脓破溃。痰核大多生于颈项和下颌部。亦可见于四肢与肩背。生

痰核流注怎么艾灸?

【概述】

痰核流注是指因湿痰流聚于皮下、身体各部位,发生的大小不等、多少不一的结块。本症之结块不红不热,不硬不痛,触之如果核般软滑,推之不移,一般不会化脓破溃。痰核大多生于颈项和下颌部。亦可见于四肢与肩背。生于身体上部的多兼风热,生于身体下部的多兼湿热。朱丹溪说:“结核或在项、在颈、在臂、在身皮里膜外,不红不肿不硬不作痛,多是痰注作核不散。"。刘河间说:“结核火气热甚则郁结坚硬如果中核也,不须溃发,但热气散则自消。”阐明了痰核流注的表现和病因。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淋巴结炎等。

【症状】

(l)脾虚痰湿:皮下结核,不红不热,很少疼痛或有胀感,触之柔软且活动,多生于颈项;或生于手臂、肩背者,可有微痛,但肿不红;或生于腋下者,结核坚硬如石。无明显的全身症状,舌淡苔白腻.脉滑:
(2)风痰郁结:局部症状同前证.尚可见头痛眩晕,胸闷恶心,目闭不欲开,少气懒言,身重体倦,或两颊青黄,或吐痰涎,舌苔白滑,脉弦滑等全身症状。
(3)湿热郁结:局部症状同前证,尚可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等热象。

【病因分析与鉴别】

脾虚痰湿痰核流注、风痰郁结痰核流注和湿热郁结痰核流注三证,局部症状大致相同,临床上可从全身症状加以鉴别。
脾虚痰湿痰核流注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多因脾虚失于运化,湿痰流聚皮下而生核。风痰郁结痰核流注与湿热郁结痰核流注,均有明显的全身症状。其辨证要点为,风痰郁结痰核流注兼见头痛眩晕,胸闷恶心,目闭不欲开,少气懒言,身重体倦,或两颊青黄,或吐痰涎等。而湿热郁结痰核流注,兼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湿热征象。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肝俞 54 40 双穴
阳辅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天池 52 40 双穴
少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颈百劳 52 30 双穴
肘尖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手三里 48 3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二白 48 30 双穴
束骨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治疗本症具有较好的疗效,治疗期间应加强营养,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平时注意个入生活起居,有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原发病。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压疮怎么艾灸?
压疮怎么艾灸?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
  • 外科
  • 2023-03-15 03:07
  • 6 0 0
+1
臁疮怎么艾灸?
臁疮怎么艾灸?
臁疮是指发生在小腿下部的慢性溃疡:又称裤口毒、裙边疮。相当于西医的小腿慢性溃疡。本病多继发于恶脉(下肢静脉曲张)和丹毒等病。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小腿...
  • 外科
  • 2023-03-15 03:06
  • 6 0 0
+1
血栓性静脉炎怎么艾灸?
血栓性静脉炎怎么艾灸?
血栓性静脉炎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为浅层和深部静脉炎两大类。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证有虚实之辨,治当详察。急性多因血热壅滞,络损致瘀;或因感外邪而致...
  • 外科
  • 2023-03-15 03:06
  • 9 0 0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怎么艾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怎么艾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中医脱疽范畴。本病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女,北方发病多于南方。多因素体阳虚(以肾虚为主);或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袭人,邪郁瘀阻,气...
  • 外科
  • 2023-03-15 03:06
  • 3 0 0
+1
淋巴管炎怎么艾灸?
淋巴管炎怎么艾灸?
淋巴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多见。 常继发创伤后感染(以葡萄球菌及链球菌居多)所致。
  • 外科
  • 2023-03-15 03:06
  • 6 0 0
+1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