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症在古医籍中又载有“腋痈”、“夹肢痈”、“夹痈”、“胛痈”以及“暗疔”等名。
本症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腋下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症状】
(2)火毒凝滞:初起腋窝皮肤上有粟米样小颗粒,或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热痛,根深坚硬,势如钉头,重者可见恶寒发热,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漫润明显,范围不超过二寸,疼痛增剧,壮热口渴,二便不利,舌苔黄腻,脉数实。如顶高根软,是为脓已成,乃属暗疗之类。
【病因分析与鉴别】
(2)在临床上本症还需要与腋疽相鉴别。腋疽初起有结块,推之可动,疼痛不甚,化脓时间约需3个月,溃后脓水稀薄,并夹有败絮状物质,收口缓慢,脓水淋漓不断,无明显全身症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白细胞数均正常,淋巴细胞数增高,血沉亦增高。小儿患者可因接种卡介苗而引起腋疽。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膈俞
54
50
双穴
委中
48
30
双穴
血海
48
30
双穴
第2天
少海
48
3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第3天
大椎
52
4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内关
48
30
双穴
第4天
肝俞
54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外关
48
30
双穴
第5天
中脘
54
50
单穴
支沟
48
30
双穴
行间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