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
李时珍生长在一个医学世家,从小就跟父亲上山采药,耳濡目染,最终跨度几十年,写成著作《本草纲目》。这离不开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李延文毕生研究两种中药,一个是人参,一个就是艾草。
研究完艾草以后,就写了本专著《蕲艾传》;研究完人参后,写了一本专著叫《人参传》。写完《人参传》和《蕲艾传》之后,他把这两种中药做了比较,最后得出结论: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意思是说,艾草有人参回阳救逆、补气补血、升阳举陷的作用,而人参没有艾草朴实惠民、普世传播的实用价值。
那么,为什么说艾有参之功呢?有人参什么样的作用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了解一下人参的具体作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在陶弘景所著《本草经集注》记载:味甘,微寒、微温,无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治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胁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在李中梓所著《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味甘,性微温,无毒,入肺经,补气活血,止渴生津,肺寒可服,肺热伤肺,去芦用。
从以上经典中医文献可知,人参主要的作用是补虚,还兼有一定的祛邪作用。那么,人参具体补什么呢?补气,亦养阴生津,也就是气阴两补,而根据中医的理论,气相对属于阳,津液自然属于阴了,因此,也可以说人参是能够阴阳两补的。
那么,既然李言闻先生说“艾有参之功”,可见,在他的认知里,艾草(灸)自然也有如人参一样气阴两补的作用的。
灸法产生之后,古代医者也尝试使用其他原料代替艾草,以扩大灸法的使用,但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得出“灸法非艾草不可”,其他原料单独燃烧不能起到温补阳气,扶阳固脱的作用。历史记载药王孙思邈喜灸足三里,年过百岁;葛洪之妻姓鲍,民间称鲍仙姑,施灸调理还美颜;艾有参之功,参无艾朴实之德。如今,随着人们对艾灸认识的逐渐加深,艾灸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了中华传统医学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