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海穴的准确位置图】
【图解照海穴的位置】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即:在我们脚上内踝骨下方的凹陷处。《快速取穴彩色图解》侧坐或仰卧位。由内踝尖垂直向下推,至其下缘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即为此穴。《针灸大成》足内踝下四分,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阴跷脉所生。《中国针灸学》内踝尖下方凹陷中。
【穴位解剖】在胫骨后肌腱处;有胫后动、静脉分布;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胫神经。
【穴名解说】
【照海穴】Zhàohǎi(KI6),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跷脉。别名:阴跷穴,漏阴穴。
【穴位含义】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
1、“照海穴”。“照”,照射也。“海”,大水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本穴物质为水泉穴传来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比水形成为一个较大水域,水域平静如镜,较多地接收受天部照射的热能而大量蒸发水液,故名“照海穴”。
2、“阴跷穴”。“阴跷”,乃穴内气血有地部的经水和天部的阳气,气血特性体现了阴急而阳缓的阴跷脉特性,故名“阴跷穴”。
3、“漏阴”。“漏”,漏失也。“阴”,阴水也。漏阴名意指肾经经水在此漏失。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因受天部照射之热,经水气化蒸发如漏失一般,故名“漏阴穴”。
4、足少阴阴跷脉之会,同照海名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蒸发的水气。
【运行规律】外来经水屯于穴内,气化之气上行天之天部。
【功能作用】吸热生气。
【照海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咽干,心悲不乐,四肢懈惰,久疟,卒疝,呕吐嗜卧,大风默默不知所痛,视如见星,小腹痛,妇女经逆,四肢淫泺,阴暴跳起或痒,漉清汁,小腹偏痛,淋,阴挺出,月水不调。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跷,照海穴也。
1、急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喉干燥、目赤肿痛等五官热性病证。
2、神经衰弱、癔病、癫痫、失眠、惊恐不宁等精神、神志疾患;
3、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等妇科病证;
4、便秘、疝气、脚气、下肢痿痹等。
【作用功效】滋阴清热,调经止痛。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癫痫、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照海穴位配伍】
1、照海穴配列缺穴、天突穴、太冲穴、廉泉穴治咽喉病症;
2、照海穴配神门穴、风池穴、三阴交穴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3、照海穴配合谷穴、列缺穴,有滋阴清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
4、照海穴配中极穴、三阴交穴,有调经活血止带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
5、照海穴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文献摘录】《大成》洁古曰:痫病夜发灸阴蹻,照海穴也。《通玄指要赋》四肢之懈惰,凭照海以消除。《灵光赋》阴阳两蹻和三里,诸穴一般治脚气。《标幽赋》阴蹻、阳维而下胎衣。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素注》针四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三分,灸七壮。《明堂》灸三壮。
【疗法原则】热则点刺出血,寒则补之灸之。
【针灸疗法】直刺照海穴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扩散至整个踝部。
【艾灸疗法】艾炷灸或温针灸照海穴3~5壮,艾条温灸照海穴5~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