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郄穴的准确位置图】
【阴郄穴的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快速取穴彩色图解》坐位。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沿此肌腱的外侧向上半横指,拇指指甲中点所对,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针灸大成》掌后脉中,去腕五分。
《中国针灸学》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之桡侧,腕横纹上五分处。
【穴位解剖】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穴名解说】
【阴郄穴】经穴名。出《千金要方》。《针灸甲乙经》名手少阴郄。《外台秘要》作少阴郄。属手少阴心经。手少阴之郄穴。别名:手少阴郄,石宫,少阴郄。
【穴义】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体内经脉。
(1)阴郄。阴,水也。郄,空隙也。阴郄名意指心经经水由本穴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本穴物质为通里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本穴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经水即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回流心经的体内经脉,故名阴郄。
(2)手少阴郄、少阴郄。手,手部。少阴,心经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经水循地部孔隙回流地之深部。理同阴郄名解。郄穴之意与本名解同。
(3)石宫。石,肾之所主也,水也。宫,宫殿也,出入的门户小而内部宽大也。石宫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流入地之深部的巨大场所。本穴物质为地部经水,是从地之天部流入肾骨所处的地之地部,孔隙中流下的细小水流汇入了肾水的大海之中,故名石宫。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由地之天部注入地之地部。
【气血特征】人体的体内经脉和体外经脉就象是同一区域向同一方向流趟的地下与地面河道。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河水来自同一发源地,这就如人体的内外两部经脉气血是来自同一脏腑。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交汇处则如人体末端的井穴,因此地表的经水是向内注,地表下部的气态物是向上升。以通里、阴郄二穴论,它则如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沟通孔隙,它位于地下河道与地面河道的中部区域,因此,地面河道的河水在河道的中部即会循孔隙注入地下河道之中,此即如心经体表经水的运行。
【功能作用】沟通心肾。
【阴郄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鼻衄吐血,洒淅畏寒,厥逆气惊,心痛霍乱,胸中满。
【主治病症】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作用功效】阴郄穴,沟通心肾。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区痛、盗汗、胃出血、子宫内膜炎。
【穴位配伍】
1、阴郄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2、阴郄配百劳、肺俞、定喘,治肺结核。
3、阴郄配后溪,治盗汗。
4、阴郄配心俞、神道,通阳行气,宁心定悸,主治心痛,心悸,神经衰弱。
5、阴郄配尺泽、鱼际,清热凉血止血,主治衄血、吐血。
6、阴郄配后溪、三阴交,清虚热,敛阴液,治阴虚盗汗,骨蒸劳热。
7、阴郄配中冲,治心烦、舌强。
8、阴郄配间使、二间、厉兑,治多惊。
9、阴郄配迎香,治衄血。
10、阴郄配后溪,治盗汗。
11、阴郄配二间,治寒栗、恶寒。
12、阴郄配三阴交、神阙,治盗汗。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铜人》针三分,灸七壮。
【治法原则】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针刺方法】阴郄穴,直刺0.3-0.5寸。
【艾灸方法】阴郄穴,艾条灸10-15分钟,阴郄穴,艾炷灸3-5壮。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按压阴郄穴位,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天按摩2次。
【温馨提示】每日经常按摩阴郄穴位可以预防和治疗心脏疾病、小儿抽筋等。
【按摩手法】反复的按揉200次到300次,或用皮肤针敲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