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穴(水沟穴)的准确位置图】
【人中穴(水沟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
《针灸大成》鼻柱下,沟中央,近鼻孔陷中。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中国针灸学》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
【穴位解剖】在口轮匝肌中;有上唇动、静脉;布有眶下神经支及面神经颊支。
【穴名解说】
【水沟穴】Shuǐgōu(DU26)(即:人中穴)属督脉,为手、足阳明,督脉之会,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
【穴位含义】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
1、“水沟穴”。“水”,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也。“沟”,水液的渠道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冷降水液在此循地部沟渠下行。本穴物质为素髎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为循督脉下行,本穴的微观形态如同地部的小沟渠,故名“水沟”。
2、“人中穴”。“人”,指本穴位在头面天地人三部中的人部。“中”,指本穴位处在头面前正中线。人中名意指本穴位于鼻唇沟的中部,无它意。
3、“鬼客厅”。“鬼”,与天相对,指穴内物质为地部经水。“客厅”,接待客人的厅堂也。鬼客厅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部之气的冷降水液。本穴位处督脉,督脉气血以阳气为主,地部经水稀少,而本穴气血则为地部经水,地部经水如同督脉气血的宾客一般,故名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名意与鬼客厅同。
4、督脉手足阳明之会。本穴的地部经水不光为督脉的阳气冷降而成,主要的是手足阳明经的冷降水液,故为督脉手足阳明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根据人体所处的不同体位而分别传于手足阳明经及督脉的兑端穴。
【功能作用】分流督脉经水,通经活络。
【人中穴(水沟穴)的作用与功效】
《针灸大成》主消渴,饮水无度,水气遍身肿。失笑无时,癫痫语不识尊卑,乍哭乍喜,中风口噤,牙关不开。面肿唇动,状如虫行。卒中恶,鬼击,喘渴,目不可视,黄疸马黄,瘟疫,通身黄,口㖞噼。灸不及针,艾炷小雀粪大。水面肿,针此一穴,出水尽即愈。
【主治病症】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昏迷、晕厥、暑病、癫狂、臆语、痫证、急慢惊风、鼻塞、鼻出血、慢性鼻炎、风水面肿、牙痛、牙关紧闭、黄疸、消渴、遍身水肿、霍乱、温疫、挫闪腰疼、人事不醒、心腹绞痛、剧烈腰背痛等。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休克、癔病、精神分裂症、晕车(船)、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急性腰扭伤等。配中冲、合谷主治中风不省人事;配委中主治闪挫腰痛。
【水沟穴位配伍】
1、水沟穴配百会穴、十宣穴、涌泉穴治昏迷急救。
2、中暑加委中穴、尺泽穴,
3、溺水窒息加会阴穴,
4、癫狂加内关穴,癔病发作加合谷穴透劳宫穴;
5、水沟穴配上星穴、风府穴治鼻流清涕;
6、水沟穴配委中穴(泻法)治急性腰扭伤;
7、水沟穴配三阴交穴、血海穴治月经不调、崩漏。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针灸大成》《素注》针三分,留六呼,灸三壮。《铜人》针四分,留五呼,得气即泻,灸不及针,日灸三壮。《明堂》日灸三壮,至二百壮。《下经》灸五壮。
【按摩疗法】用拇指尖掐或针刺人中穴,以每分钟揿压或捻针20-40次,每次连续0.5-1秒为佳。
【应用总结】当人中风、中暑、中毒、过敏以及手术麻醉过程中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休克时,医者用食、中两指端置于拇指面,以增强拇指的指力,用拇指端按于唇沟的中上处顶推,行强刺激。以每分钟20-40次为宜,可使患者很快苏醒。
【针灸疗法】向上斜刺水沟穴0.3~0.5寸,或用指甲按掐;一般不灸。
【特别注意】人中穴为人体最重要的穴位之一,而且也是一个相当危险的部位,如果采用此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时候,注意力道不要过于强烈。人中穴被点中后头晕眼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