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病多因喂养不当,或长期吐泻、慢性痢疾、结核病、寄生虫病等,机体对营养不能充分吸收利用和慢性消耗而致。或先天性畸形如兔唇、腭裂、幽门肥大性狭窄等,因进食困难,亦可成疳。
【症状】
【艾灸取穴】
注:以上穴位循环灸。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身柱
38-45
40
单穴
大椎
38-45
40
单穴
中脘
38-45
40
单穴
神阙
38-45
40
单穴
第2天
膏肓
38-45
40
双穴
天枢
38-45
40
双穴
神阙
38-45
40
单穴
第3天
期门
38-45
40
双穴
太冲
38-42
30
双穴
神阙
38-45
40
单穴
第4天
肾俞
38-45
40
双穴
关元
38-45
40
单穴
涌泉
38-42
30
双穴
神阙
38-45
40
单穴
【按语】
【案例】
其母代诉:患儿自前年3月以来,不思饮食,形体消瘦,毛发稀疏。
刻诊:面色萎黄,精神委靡,手脚心发热,腹胀满拒按,大便酸臭。舌苔黄,脉滑。
治疗: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配合中药四君子汤加减治疗半个月后,患儿面色转为红润,体重接近正常。其他症状逐渐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