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漏睛,是指浓汁或粘薄混浊泪液时时从泪窍溢出。因泪窍开口在眦角,故又称“眦翻”。

【概述】
漏睛,是指浓汁或粘薄混浊泪液时时从泪窍溢出。因泪窍开口在眦角,故又称“眦翻”。
【症状】
(l)外感风热:内眦部轻度胀痛,肤色稍红,局部轻度隆起,有浓汁或混浊泪液外溢。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红苔白,脉浮数等外感表证。
(2)心火炽盛:内眦部肿胀疼痛较甚,硬结拒按,发热口渴,小便红赤,舌红,脉数。
(3)热邪稽留:内眦部肿胀疼痛,按之变软,压之有浓汁从泪窍溢出,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4)气血两虚:眦部肿胀日久,红肿渐消,惟有稀汁脓液或青黑脓水时时从泪窍溢出,病势缠绵,久久不愈。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2)心火炽盛:内眦部肿胀疼痛较甚,硬结拒按,发热口渴,小便红赤,舌红,脉数。
(3)热邪稽留:内眦部肿胀疼痛,按之变软,压之有浓汁从泪窍溢出,发热口渴,舌红,脉数。
(4)气血两虚:眦部肿胀日久,红肿渐消,惟有稀汁脓液或青黑脓水时时从泪窍溢出,病势缠绵,久久不愈。体虚乏力,面色无华,舌淡,脉细弱。
【病因分析与鉴别】
(1)外感风热漏睛与心火炽盛漏睛:二者都是漏睛未溃期的常见症状。前者多由风热邪毒,上犯目窍,停留睑中,引动内火,内外合邪而成。《诸病源候论》说:“风热客于睑眦之间,热搏于血液,令眦内结聚,津液乘之不止,故汁不尽,渭之脓漏”。风热停滞睑眦,故眦睑红肿胀痛。后者多因心经热邪,上攻内眦而发,以内眦部红肿热痛明显,伴见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为鉴别要点
(2)热邪稽留漏睛与气血两虚漏睛:二者虽都是漏睛破溃期的常见症状,但有虚实之别。前者为实证,多因热毒久蕴不去,渐成脓液,故压之有脓液从泪窍排出。热邪滞留,故有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之象,后者属虚证,是患者体质素虚,正不胜邪所致,故见眦部虽不红肿,但泪窍浓汁不断。
(2)热邪稽留漏睛与气血两虚漏睛:二者虽都是漏睛破溃期的常见症状,但有虚实之别。前者为实证,多因热毒久蕴不去,渐成脓液,故压之有脓液从泪窍排出。热邪滞留,故有发热口渴,舌红脉数之象,后者属虚证,是患者体质素虚,正不胜邪所致,故见眦部虽不红肿,但泪窍浓汁不断。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池 | 52 | 30 | 双穴 |
外关 | 48 | 30 | 双穴 | |
合谷 | 48 | 30 | 双穴 | |
第2天 | 大椎 | 52 | 40 | 单穴 |
印堂 | 48 | 30 | 单穴 | |
大陵 | 48 | 30 | 双穴 | |
第3天 | 血海 | 48 | 30 | 双穴 |
阴陵泉 | 48 | 30 | 双穴 | |
内庭 | 48 | 30 | 双穴 |
【艾灸体会】
五轮内应五脏学说认为内眦部为血轮,在脏属心,上下睑结合处属脾胃,肝开窍于目,所以心、肝、脾胃火毒炽盛是酿成本病的主要病因,治疗上必直折火势。
免责声明:当前内容和信息部份来源于网络,仅供兴趣爱好分享娱乐,仅代表个人观点,无任何现实指导意义!
执行董事微信:15815597389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口腔科—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怎么艾灸?
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黏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溃疡,故又称口腔溃疡。现代医学称之为口腔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般分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多因过食辛辣、...
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黏膜上发生表浅如豆大的溃疡,故又称口腔溃疡。现代医学称之为口腔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一般分实证和虚证两类。实证多因过食辛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