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腹泻、腹痛等疾病。
【症状】
(2)脾胃虚寒:腹满,腹胀,时作时止,时轻时重;喜暖喜按,得热则缓,神疲乏力,纳谷呆滞,舌胖淡或有齿痕,苔薄白、脉迟。
(3)实热内结:腹满,或硬痛,或绕脐疼痛,大便秘结,手足汗出,潮热谵语,脉沉实,或迟而有力,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
(4)湿热内蕴:腹满,腹胀,脘痞呕恶,心中烦闷,口渴不欲多饮,时时汗出,大便溏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5)宿食积滞:腹满,胀痛,嗳腐吞酸,或厌闻食臭,或大便泄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2)实热内结腹满:多见于外感热病的发展过程中。因邪热入里,壅滞肠胃,与肠中糟柏互结,阻于肠道,大肠传导功能障碍而成。大肠传导受阻,胃肠气机不能顺降,故腹满不减,无形之邪热与有形之燥矢互结于内,故腹满胀痛,腑气不通,则大便秘结,四肢皆禀气于胃,热炽阳明,故手足汗出,里热炽盛,扰乱神明,故潮热而谵语,舌苔黄燥或焦裂起刺等伤津耗液之征。
(3)湿热内蕴腹满与宿食积滞腹满:前者为感受外邪,或嗜酒厚味,辛辣之品,脾胃受伤,健运失职,湿热内生而致。后者则由于饥饱失常,肠胃乃伤,难以磨谷,食谷停滞不化而成。故前者因湿热交阻于内,气机升降失职,则腹满而胀,脘痞呕恶,大便溏泄,热郁于内,则心中烦闷,湿热相兼,则口虽渴但不欲多饮,湿热互结,胶黏腻滞,虽时时汗出,而邪仍难解;湿热下注则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后者则因宿食积滞,气机不畅,故腹满且痛且胀,饮食在胃中滞留不化,胃失和降则嗳腐吞酸,或厌闻食臭,脾不健运则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脉沉滑。二者主要鉴别点在于:湿热内组腹满而胀,且脘痞呕恶,口渴不欲多饮,大便溏泄,舌苔黄腻;而宿食积滞腹满胀而痛,嗳腐吞酸,口臭,厌食,大便泻臭如败卵,舌苔厚腻。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水分
54
5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肾俞
54
60
双穴
气冲
52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关元
54
60
单穴
曲骨
54
60
单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复溜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大肠俞
54
40
双穴
腹结
54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小肠俞
54
40
双穴
长强
52
4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