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艾灸科 > 内科 > 正文

头项症状—舌麻怎么艾灸?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舌麻,舌体自觉麻木。本症多因血虚、肝风内动、痰郁内阻所致。 舌麻可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病。

头项症状—舌麻怎么艾灸?

【概述】

舌麻,舌体自觉麻木。本症多因血虚、肝风内动、痰郁内阻所致。
舌麻可涉及现代医学中的周围性面瘫,中风后遗症等病。

【症状】

(1)血虚:舌麻,面色苍白或萎黄,伴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脉细无力。
(2)肝风:舌麻,可出现舌强,言语不利,头晕,头痛,或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脉弦而细数。
(3)痰郁内阻:病因不同,症状亦有所不同。风痰所致舌麻,舌麻舌强,头晕目眩,四肢麻木,或突然仆倒,伴见口眼歪斜,一侧肢体偏瘫,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浮滑。痰火所致舌麻.舌麻且舌体红.舌强,舌苔黄腻或黄厚,头晕目眩,口苦,烦躁易怒,口苦,大便不畅,脉弦滑而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l)血虚舌麻与痰阻舌麻:前者多由于营血亏少,不能滋养于舌。其症状的特点是,舌麻而不强,兼见血虚之证,如面色苍白或萎黄,伴有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脉细无力。后者多因痰郁内阻,痰涎阻滞,导致关窍不通,舌体失灵,其症状的特点是,舌麻且舌强,言语不利,兼见痰盛之证,如头晕,头痛,或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脉弦而细数.
(2)血虚舌麻与肝风舌麻:血虚舌麻多由失血过多,或血液化源不足而致营血衰少,血虚不能上荣于舌,舌体失养而发舌麻,伴有血虚之证,如面白,心悸,气短,乏力等。此证主要在于“虚”,而肝风舌麻.重点则在“肝阳”。多因肝肾阴虚,无以制约亢阳,阳气化风上扰于舌而发为舌麻,其特点是舌麻而强,伴有舌红脉数,头痛,或卒然仆倒,半身不遂,脉弦而细数。二者还有一点应该区分,前者舌麻但是不影响饮食和说话,而后者常常出现舌强,对进食、言语均有一定的影响。
(3)肝风舌麻与痰阻舌麻:肝风舌麻多因肝阳化风所致,痰阻舌麻多因痰气限滞所致。二者均因风邪为患,但前者为肝风,后者为风痰。感受外邪,风邪挟痰者,来势凶猛,发病急;而痰风内动者,平素多痰,或素有痰盛之象。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廉泉 48 40 单穴
通里 48 30 双穴
内关 48 30 双穴
第2天 膈俞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血海 48 30 双穴
第3天 脾俞 54 50 双穴
阴陵泉 48 3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第4天 肝俞 54 40 双穴
风池 52 3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

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变所致偏瘫后遗症、高血压病中晚期临床多出现舌体麻木、不灵活症状,其病因病机多为痰瘀阻络、气滞血瘀。心主血脉、开窍于舌,舌又为心之苗。舌体敏感灵活、味觉正常取决于心气旺盛、心主血脉的正常功能。如果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心主血脉的功能减退,痰瘀等病理产物就容易瘀滞经脉之中,出现舌体麻木、活动不灵。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腧穴,心主别络,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阴维为病苦心痛,故内关穴善治心经各种疾病,从而使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舌体得荣,麻木自除矣。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消化系统病症—便秘怎么艾灸?
消化系统病症—便秘怎么艾灸?
便秘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和(或)粪便干燥难解,一般2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有人排便习惯3天1次。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
  • 内科
  • 2023-03-15 01:33
  • 12 0 0
+1
神经系统病症—癫痫怎么艾灸?
神经系统病症—癫痫怎么艾灸?
癫痫是阵发性短暂的大脑功能失调,临床表现为阵发性意识改变或丧失;同时可有阵发性抽搐,感觉异常,特殊感觉现象或行为障碍。本病分为原发性(目前尚未找到...
  • 内科
  • 2023-03-15 01:34
  • 12 0 0
+1
神经系统病症—郁证怎么艾灸?
神经系统病症—郁证怎么艾灸?
郁证又称郁病;不是一病之专名,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尤以妇女发病居多。
  • 内科
  • 2023-03-15 01:34
  • 10 0 0
+1
神经系统病症—股外侧皮神经炎怎么艾灸?
神经系统病症—股外侧皮神经炎怎么艾灸?
股外侧皮神经发生炎症表现为大腿前外侧的皮肤疼痛及感觉异常称之为股外侧皮神经炎。 股外侧皮神经来自第2、3腰神经,前支负责髌膝及大腿前方的皮肤感觉,后支...
  • 内科
  • 2023-03-15 01:34
  • 5 0 0
+1
神经系统病症—末梢神经炎怎么艾灸?
神经系统病症—末梢神经炎怎么艾灸?
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的总称,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亦称多发性神经炎。任何年龄的男女均可发病。 较常见的病因...
  • 内科
  • 2023-03-15 01:34
  • 31 0 0
+1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