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2)心火旺盛:面红目赤,烦躁易惊,口舌生疮,舌红脉数。
(3)心胆气虚:气短乏力,语言低微,胆怯怕事,心慌易惊,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4)肝郁血虚:情志抑郁,胸胁胀满,烦躁易怒,面色苍自,舌苔薄,质黯或淡,脉细弱。
(5)痰火扰心:口干口苦,心烦意乱,夜寐易惊,舌质色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2)心胆气虚善惊: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胆为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心气充足,则胆气不怯。若因事有所大惊,或闻声响,或见异相,或思虑过度,致胆气受损,心神不宁,触事易惊,发则心慌怕事,坐卧不安。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兼见气短,乏力,自汗,面色咣白,脉弱等心气不足及平素胆小怕事,遇事忧柔寡断等胆虚证候。痰火扰心善惊:素体痰盛或暴怒伤肝,气郁化火,灼津成痰,痰火上扰,心神不安,遇事易惊。本证与阴血不足易惊,虽均见热象,但虚实有别。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而兼见性急暴躁多言,甚则躁狂,头昏头痛,口苦舌红,苦黄厚腻,脉弦滑数等实火挟痰证候。
(3)心火旺盛善惊:惊病在心,多因心有实火,火盛血乱,心为神之所,神无所舍,故而发生抽搐,以小儿为多见。本证与痰火扰心善惊,均有明显的热象,但痰火扰心以痰为主,舌苔必厚腻而黄,心火旺盛则以火为主,故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善惊而兼见口舌生疮,口渴欲冷饮,舌苔薄黄。
(4)肝郁血虚善惊:肝气不舒,肝郁化火,灼伤津液,肝血受损,而肝藏血,心气行之,则心血亦亏,致肝不藏魄,心不藏神,神魂散乱,遇事易惊。本症与阴血不足善惊均可见面色爪甲苍白,脉细。其临床辨证要点是:兼见肝郁不舒,虚烦易怒,胸胁胀满,月经不调,苔薄舌色黯或淡,脉细弦。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肝俞
54
40
双穴
第3天
脾俞
54
50
双穴
血海
48
3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第4天
心俞
54
50
双穴
内关
48
30
双穴
神门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