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期头痛是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一二天,出现以头痛为主症者。头痛剧烈者伴有恶心呕吐、头胀目眩等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本病多见于中年及更年期妇女。气血虚弱邪之所凑、肝郁化火、气滞血瘀导致经络气

【概述】
经期头痛是指每逢经期或经行前后一二天,出现以头痛为主症者。头痛剧烈者伴有恶心呕吐、头胀目眩等症。现代医学称之为经前期紧张症。本病多见于中年及更年期妇女。气血虚弱邪之所凑、肝郁化火、气滞血瘀导致经络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
【症状】
血虚证见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神疲乏力;或兼感风寒,恶寒、流清涕;兼风热,发热、流浊涕。肝火证见经前或经行头痛,甚或巅顶掣痛,头晕目眩,目胀,烦躁易怒。血瘀证见经前或经行,头痛如刺如灼,痛有定处,病程日久,经行腹痛有块,色紫黯。
【艾灸取穴】
灸序 | 穴位名 | 参考温度(℃) | 参考时间(分钟) | 备注 |
---|---|---|---|---|
第1天 | 风池 | 42-48 | 40-50 | 双穴 |
中渚 | 45-50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2天 | 百会 | 45-50 | 30-40 | 单穴 |
合谷 | 45-48 | 4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3天 | 太阳 | 42-48 | 40 | 双穴 |
三阴交 | 42-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4天 | 肾俞 | 47-53 | 50-70 | 双穴 |
太溪 | 45-48 | 50 | 双穴 | |
关元 | 48-54 | 50-70 | 单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5天 | 脾俞 | 48-52 | 60 | 双穴 |
血海 | 42-48 | 40-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
第6天 | 期门 | 45-50 | 50 | 双穴 |
太冲 | 45-48 | 50 | 双穴 | |
神阙 | 48-55 | 50-70 | 单穴 |
【按语】
经行前及经期保持乐观情绪,避免急躁和郁怒。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忌食生冷等刺激性食物,经期充分休息,防止过度疲劳,注意平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案例】
杨某,女,17岁。
主诉: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行经前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未经治疗,随月经周期自行消失。历时2年余。近4、5个月逐渐加剧。经量适中,色黯红挟血块。
刻诊:就诊时正值经前期。头痛较甚以致不能坚持上课,伴小腹痛拒按,脉细兼涩,舌边稍暗,苔薄白。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表。灸3天后月经来潮,头痛及小腹痛已减大半,经量一般,色黯挟血块,脉细,舌苔同前。治疗9天后经净无不适感。连续艾灸3个月经周期,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主诉:平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行经前有不同程度的头痛,未经治疗,随月经周期自行消失。历时2年余。近4、5个月逐渐加剧。经量适中,色黯红挟血块。
刻诊:就诊时正值经前期。头痛较甚以致不能坚持上课,伴小腹痛拒按,脉细兼涩,舌边稍暗,苔薄白。
艾灸:隔物灸仪施灸,处方见上表。灸3天后月经来潮,头痛及小腹痛已减大半,经量一般,色黯挟血块,脉细,舌苔同前。治疗9天后经净无不适感。连续艾灸3个月经周期,头痛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
免责声明:当前内容和信息部份来源于网络,仅供兴趣爱好分享娱乐,仅代表个人观点,无任何现实指导意义!
执行董事微信:15815597389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