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本症相当于西医的猩红热。
【症状】
(2)疫毒燔灼气营:壮热汗出不解,叫喉红肿起腐,丹痧遍布全身,烦躁口渴,或渴不欲饮,甚则神昏谵语,或见惊搐,舌红苔黄,或舌红绛而干,或舌赤起刺状如杨梅,脉数或洪数。
(3)肺胃阴伤余热:壮热已除,或午后低热,咽喉肿痛腐烂减轻,不思饮食,丹好渐退,皮肤脱屑,喉痧既愈之后,周身肤脱如麸,舌红或绛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2)疫毒潘灼气营丹痧:此时表邪己解,而疫毒化火入里,热毒上攻咽喉,症见壮热烦渴,咽喉肿痛,舌红苔黄。
(3)肺胃阴伤余热丹痧:多为阴虚之候,临床特点为:壮热已除,或午后潮热,咽喉肿痛腐烂减轻,丹痧渐退,皮肤脱屑。此时恶候虽减,余热未尽而阴液耗伤,出现午后低热,舌红而干,脉细数等阴虚之象。
【艾灸取穴】
注:隔两层以上衣服灸,夏天施灸,也必须隔两层以上布灸,温度46~50度即可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曲池
48
30
双穴
大椎
50
40
单穴
第2天
肺俞
50
50
双穴
中脘
50
50
单穴
第3天
太溪
48
3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