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2)痰热蕴阻:粟疹呈圆形,如粟粒大小,质地坚实,表面光滑,色潮红,日久为红褐色,伴有轻微灼热感,潮热,盗汗,腰痠背痛,少眠,舌红少津,苔黄或腻,脉细数。
(3)风湿郁聚:粟疹紫红色,好发于躯干、四肢、口唇扁平或多角形,表面有光泽,以后逐渐融合成片,呈苔藓状,瘙痒明显,舌红,苔薄黄或微腻,脉弦滑。
(4)湿热壅阻:粟疹色正常或浅红,往往与水疱、红斑,集簇成群,瘙痒,身热,口渴或渴不欲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5)血热郁肤:粟疹色鲜红,如针头或粟米大小,常对称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掌跖,可伴有发热,口渴,头痛,舌红,苔薄少,脉滑数。
(6)肺胃郁热:常见于男女青春期。好发于颜面,亦可见于胸背部。如粟米或绿豆大小,有黑头,可挤压出乳白色粉刺,伴身热不适,口干渴饮,大便干,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病因分析与鉴别】
(2)湿热壅阻粟疹与血热郁肤粟疹:此二证均与体质有关。湿热壅阻者由于禀素湿热内蕴,复受外界湿热邪气浸淫,使内外湿热搏结,壅阻肌肤引起。血热郁肤者因禀性阳热偏盛,内服或外用药物不当,药毒内侵,以致营血蕴热,血热壅郁肌肤所致。二证的粟疹均为针头或粟米大小,同时相杂小疱及红斑。二者的鉴别要点为:湿热壅阻粟疹发无定处,周身均可发生,但以四肢屈侧多见,与受潮湿有关,发病缓慢,吃鱼虾等物加重,常反复发作,瘙痒明显,血热郁肤粟疹常对称发生,口腔黏膜及手足掌跖多见,有明显的用药史,发病突然,停药后皮疹可逐渐减轻,病程较短,微痒,皮肤灼热尤为突出。
皮肤粟疹,常单独出现,或可与其他皮肤症状同时并见,有些粟疹长久不变,有的则发展成水疱、脓疱。故而要针对粟疹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情况施以相应的治疗。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肺俞
54
5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膈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脾俞
54
5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肝俞
54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复溜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