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艾灸科 > 妇科 > 正文

产后病症状—产后身痛怎么艾灸?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痠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产后身痛的病因虽不详,但历代医家都强调产

产后病症状—产后身痛怎么艾灸?

【概述】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或关节痠楚、疼痛、麻木、重着者,称为“产后身痛”。又称“产后遍身疼痛”、“产后关节痛”、‘产后痹证”、“产后痛风”.俗称“产后风"。
产后身痛的病因虽不详,但历代医家都强调产失血多虚为发病之根本,故论治亦提出以养血为主。这一理论至今仍为临床医生所遵循。
本症是分娩后的常见症状之一,西医学产褥期中,因风湿、类风湿引起的关节痛、产后坐骨神经病、多发性肌炎、产后血栓性静脉炎出现类似症状者,可与本病互参。

【症状】

(l)血虚身痛:遍身疼痛,诸关节紧皱并活动不利,面色苍白,头晕目花,心悸怔忡,体倦乏力,恶露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细。
(2)血瘀身痛:通身疼痛,呈胀痛或掣痛或针刺样疼痛,面紫唇黯,恶露量少,色黯,质黏有块,或伴少腹痛,拒按,舌边略青,苔薄腻,脉弦涩。
(3)风寒身痛:遍身疼痛,项背不舒,恶寒拘急,饮食减少,时有咳嗽咯痰,恶露减少,少腹时痛,舌质淡,苔薄润,脉浮紧。

【病因分析与鉴别】

(1)产后血虚身痛与产后血瘀身痛:产后血虚夹瘀是产后的生理特点,但有血虚、血瘀偏重之不同,所以临证表现亦异。血虚偏重者,责于血不养筋,筋脉失柔,血瘀偏重者,责于血络闭阻,筋脉不通。两者的辨证要点为:前者呈痠痛,关节紧皱不利,并有血虚见症(如头晕目花、心悸怔忡,恶露色淡质稀,舌淡脉虚等),后者呈胀痛或掣痛或刺痛,并有血瘀见症(如面紫唇黯,恶露质黏有块,舌边青,脉涩等)。
(2)产后风寒身痛:产后百节开张,血脉流散,防护不密,颇易受风寒侵袭。若风寒流窜经络,遂而出现遍身疼痛。其特点为:身痛腰痛,项背不舒,风邪盛的痛处不定,寒邪盛的身痛拘急,并行恶寒,喜覆衣被.脉浮,舌苔薄白润等症状。
(3)产后身痛,切忌发汗。误汗则易出现筋脉动惕,手足厥冷,或变生它病。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次髎 54 50 双穴
中极 54 60 单穴
疼痛点 54 50
第2天 膈俞 54 50 双穴
血海 48 30 双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第3天 大椎 52 40 单穴
命门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肾俞 54 60 双穴
关元 54 60 单穴
委中 48 30 双穴
第5天 肩髎 52 5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合谷 48 30 双穴
第6天 阳陵泉 48 30 双穴
承山 48 30 双穴
悬钟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

预防本病首先要做好产程监护,减少失血伤精;注意摄身,穿戴适宜,避免外邪侵袭;调情志,禁忌房事,加强营养,促进健康。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外阴瘙痒怎么艾灸?
外阴瘙痒怎么艾灸?
外阴瘙痒又名阴痒。属现代医学外阴炎范畴。临床上以瘙痒为主症。是妇科常见多发病。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9 0 0
+1
外阴白斑怎么艾灸?
外阴白斑怎么艾灸?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白色病变或白斑性女阴炎,属中医学的阴痒、阴蚀范畴。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常发生在绝经期前后。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35 0 0
+1
更年期综合征怎么艾灸?
更年期综合征怎么艾灸?
更年期是指妇女在“七七”(49岁)月经终止生理变化时期。更年期综合征系指由于更年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综合...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4 0 0
+1
乳腺炎怎么艾灸?
乳腺炎怎么艾灸?
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期不同,又分为外吹乳痈(哺乳期)、内吹乳痈(怀孕期)和非内外吹乳痈(非哺乳,妊娠期)三种。现统...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4 0 0
+1
乳腺增生病怎么艾灸?
乳腺增生病怎么艾灸?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根据增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导管...
  • 妇科
  • 2023-03-15 02:26
  • 1 0 0
+1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