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症状】
(2)肝阳上亢:妊娠中、晚期,头痛而胀,头晕目眩,面红,口干苦,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舌红,苔少,脉弦。
(3)痰湿阻滞:妊娠中、晚期,头痛昏重,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呕恶纳呆,面浮肢肿,倦怠嗜卧,舌淡,苔白腻,脉弦滑而缓。
(4)风寒:妊娠期间,头痛连及项背,畏风恶寒,骨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5)风热:妊娠期间,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面赤,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6)风湿:妊娠期间,头痛头重如裹,脘闷纳呆,肢体困重,或尿少便溏,苔白腻,脉濡或滑。
【病因分析与鉴别】
(2)痰湿阻滞妊娠头痛:本症由素体脾虚,痰湿内生,孕后胎体渐长,影响气机升降,痰湿中阻,清阳不升,发为头痛昏重。兼有痰湿阻滞的表现:头晕目眩,胸脘满闷,呕恶纳呆,面浮肢肿,倦怠嗜卧等。本症若兼有痰火上蒙,火盛风动,则可导致子痫发作,为危急之症。
(3)风寒妊娠头痛、风热妊娠头痛与风湿妊娠头痛:三者均为妊娠期感受外邪而致的头痛,其共同特点为必兼有表证。外邪之中,以风为最,众高之上,惟风可到,然风邪往往夹寒、夹热、挟湿犯表,故其证各有不同。外感风寒者,因风寒之邪循太阳经上犯,清阳之气被遏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头痛连及项背,畏风恶寒,骨节痠痛,苔薄白,脉浮紧。外感风热者,可由风寒不解,郁而化热或风热之邪中于阳络,上扰清窍所致。其临床特点为:头痛而胀,发热恶风,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渴,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外感风湿者,为风挟湿邪上犯,清窍为湿邪所蒙而致。其临床特点:头痛头重如裹,脘闷纳呆,肢体困重,或尿少便溏,苔白腻,脉濡或滑。
《万氏妇人科》云:“妊娠伤寒,专以清热和胎为主,各随六经所见,表里之证治之,务宜谨慎,不可以常病伤寒同治,以致损胎,误其子母性命也”,由此可见,治疗外感所致妊娠头痛,要注意安胎,凡药中有犯胎者,则不可用也。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风池
52
30
双穴
百会
52
30
单穴
太阳
48
30
双穴
第2天
脾俞
54
50
双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第3天
太冲
48
30
双穴
太溪
48
30
双穴
丘墟
48
30
双穴
第4天
印堂
48
30
单穴
阴陵泉
48
30
双穴
丰隆
48
30
双穴
第5天
大椎
52
40
单穴
曲池
48
30
双穴
外关
48
30
双穴
第6天
风门
54
40
双穴
头维
48
30
双穴
阴陵泉
48
30
双穴
【艾灸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