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艾灸科 > 妇科 > 正文

带下病症状—五色带怎么艾灸?

+1

-1

收藏

+1

-1

点赞0

评论0

五色带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分泌物,呈数种颜色。分泌物或如稀水,或如米汤,或呈血水,或呈脓样,且气味恶臭难闻,这是与其他带下症的主要区别,临床上应分辨虚实,虚证多因阴阳亏损或气血不足而致,实证多因气郁或

带下病症状—五色带怎么艾灸?

【概述】

五色带是指妇女阴道流出的分泌物,呈数种颜色。分泌物或如稀水,或如米汤,或呈血水,或呈脓样,且气味恶臭难闻,这是与其他带下症的主要区别,临床上应分辨虚实,虚证多因阴阳亏损或气血不足而致,实证多因气郁或湿热下注而致。本症主要有气郁、湿热、阴虚、虚寒四种证型。
本症常是子宫或子宫颈恶性病变的一个特征,临床应予重视。

【症状】

(1)气郁:带下颜色或白或红,气味腥臭,小腹疼痛,精神郁闷,头胀胁痛,或胸闷少食,舌质有时略青,苔白,脉多弦涩。
(2)湿热:带下色质不一,量或少或多,气味恶臭难闻,常觉头晕乏力,身体消瘦,有时低热,口中黏腻,舌苔腻而微黄,脉弦滑而数。
(3)阴虚:带下赤多白少,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放射至大腿部或背部,伴有发热,小便频数刺痛,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数。
(4)虚寒:五色带下,缠绵日久,量多稀薄,其气腐臭,腰痠腿软,时而腹痛,肌肉消瘦,头目眩晕,身倦神疲,舌淡苔少,脉虚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1)气郁五色带:多因系气郁不舒,肝脾郁结,聚湿停痰,积久化热,损伤任带二脉所引起。其辨证要点为:白带腥臭,质稠,有时如水样,或带血液,并兼见胸闷胁痛,小腹疼痛,脉弦涩等气郁症状。
(2)湿热五色带:多系任、带脉虚,久积湿热所致。其临床特点是:白带如水样,或如米汤,或带血液,有时分泌物呈脓样,其气恶臭,并伴有头晕乏力,形体消瘦,低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湿热和阴虚见症。
(3)阴虚五色带:多系湿热五色带进一步的发展,阴液耗伤所致,证候特点为:血性分泌物增多,白带时下,气味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向腿部或背部放射,并见发热不退,尿频尿痛,脉象细数等阴虚症状。
(4)虚寒五色带:多由带下日久,阴精先虚,继而阴损及阳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带下色白或赤,或数色并见,量多稀薄,有腐臭,腹痛更为严重,面色咣白,身倦神疲,舌淡少苔,脉象虚细等。
总之,五色带应分辨虚实,虚证多是阴阳亏损或气血不足,实证多是气郁或湿热下注。久治不愈则实证可以转为虚证,局部虚弱也有可能导致全身虚弱。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带脉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次髎 54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下脘 54 5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关元 54 60 单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中极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大肠俞 54 4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肝俞 54 40 双穴
章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脾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

艾灸辅助治疗五色带有较好的疗效,但应作妇科检查,明确诊断,而进行治疗。年龄在40岁以上的妇女,带下五色者,应首先排出恶性肿瘤。病情较重者可配合药物内服及外阴部药物洗浴等法以提高疗效。肿瘤者应该及时手术治疗。保持阴部卫生和乐观悄绪:注意调适生活起居,饮食清淡,少食肥甘;清心寡欲,减少房事;注惫劳逸结合,多进行户外活动。

评论
已有0条评论
0/150
提交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外阴瘙痒怎么艾灸?
外阴瘙痒怎么艾灸?
外阴瘙痒又名阴痒。属现代医学外阴炎范畴。临床上以瘙痒为主症。是妇科常见多发病。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9 0 0
+1
外阴白斑怎么艾灸?
外阴白斑怎么艾灸?
外阴白斑又称外阴白色病变或白斑性女阴炎,属中医学的阴痒、阴蚀范畴。多见于中、老年妇女,常发生在绝经期前后。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35 0 0
+1
更年期综合征怎么艾灸?
更年期综合征怎么艾灸?
更年期是指妇女在“七七”(49岁)月经终止生理变化时期。更年期综合征系指由于更年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综合...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4 0 0
+1
乳腺炎怎么艾灸?
乳腺炎怎么艾灸?
乳腺炎属中医乳痈范畴,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根据发病期不同,又分为外吹乳痈(哺乳期)、内吹乳痈(怀孕期)和非内外吹乳痈(非哺乳,妊娠期)三种。现统...
  • 妇科
  • 2023-03-15 02:27
  • 4 0 0
+1
乳腺增生病怎么艾灸?
乳腺增生病怎么艾灸?
乳腺增生病是一种以乳腺泡导管的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为基本病理变化,既非炎症又非肿瘤的一类病的总称。根据增生的部位不同,分为乳腺小叶增生和乳腺导管...
  • 妇科
  • 2023-03-15 02:26
  • 1 0 0
+1
今日要闻
换一批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