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概述】
本症常是子宫或子宫颈恶性病变的一个特征,临床应予重视。
【症状】
(2)湿热:带下色质不一,量或少或多,气味恶臭难闻,常觉头晕乏力,身体消瘦,有时低热,口中黏腻,舌苔腻而微黄,脉弦滑而数。
(3)阴虚:带下赤多白少,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放射至大腿部或背部,伴有发热,小便频数刺痛,舌质黯红,苔薄黄,脉细数。
(4)虚寒:五色带下,缠绵日久,量多稀薄,其气腐臭,腰痠腿软,时而腹痛,肌肉消瘦,头目眩晕,身倦神疲,舌淡苔少,脉虚细。
【病因分析与鉴别】
(2)湿热五色带:多系任、带脉虚,久积湿热所致。其临床特点是:白带如水样,或如米汤,或带血液,有时分泌物呈脓样,其气恶臭,并伴有头晕乏力,形体消瘦,低热,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湿热和阴虚见症。
(3)阴虚五色带:多系湿热五色带进一步的发展,阴液耗伤所致,证候特点为:血性分泌物增多,白带时下,气味恶臭更甚,小腹疼痛,其痛向腿部或背部放射,并见发热不退,尿频尿痛,脉象细数等阴虚症状。
(4)虚寒五色带:多由带下日久,阴精先虚,继而阴损及阳所致。其临床表现为:带下色白或赤,或数色并见,量多稀薄,有腐臭,腹痛更为严重,面色咣白,身倦神疲,舌淡少苔,脉象虚细等。
总之,五色带应分辨虚实,虚证多是阴阳亏损或气血不足,实证多是气郁或湿热下注。久治不愈则实证可以转为虚证,局部虚弱也有可能导致全身虚弱。
【艾灸取穴】
灸序
穴位名
参考温度(℃)
参考时间(分钟)
备注
第1天
中脘
54
50
单穴
足三里
48
40
双穴
带脉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2天
期门
52
40
双穴
太冲
48
30
双穴
次髎
54
5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3天
下脘
54
50
单穴
天枢
54
50
双穴
气海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4天
关元
54
60
单穴
三阴交
48
30
双穴
中极
54
60
单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5天
肾俞
54
60
双穴
照海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6天
大肠俞
54
40
双穴
曲池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7天
肝俞
54
40
双穴
章门
52
4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第8天
脾俞
54
50
双穴
大陵
48
30
双穴
神阙
54
60
单穴
【艾灸体会】